新华社北京8月8日专电题:银行收费:不能用无效服务“潜规则”企业
新华社记者 杨毅沉、王晓洁
国家发展改革委去年10月以来关于银行涉企收费的检查显示,银行不少“无底线”涉企收费,虽然让银行顾问咨询类收费大幅增长,但却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记者说,商业银行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没有错,但关键是要提供多样性的金融服务,而不是用无效服务去“潜规则”企业。
以贷收费不能成为“潜规则”
记者了解到,尽管监管部门严格强调不准以贷收费,但目前的很多收费仍是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前提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派出30个检查组约800人对全国商业银行收费的检查显示,商业银行存在多种收费乱象,有的甚至成为业内“潜规则”。
许多贷款企业反映,不缴纳各种所谓的财务顾问费,就拿不到贷款。相关检查发现,不少银行收费时间与贷款发放时间基本相关,在收费金额上,银行普遍依据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收费标准。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华侨城支行于2013年6月、7月向某企业发放贷款,在发放前后向企业收取三笔财务顾问费共计270万元;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一笔5亿元的贷款明确要求,“每年按贷款余额的3%收取并购顾问费”,实际共收取1500万元。
记者从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一些银行向企业收取的不少顾问咨询类费用“没有底线”,银行收了钱却难以给企业提供实质服务。在各类收费中,“常年财务顾问费”“专项财务顾问费”“项目顾问费”“理财顾问费”等名目层出不穷,以这些名义向企业收取的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但银行收费后提供的服务大多名实不符。
一些收费服务令人匪夷所思:如某国有大行四川省分行向一家建材批发企业提供的常年财务顾问业务中,居然包括“2012年四季度电影放映行业分析报告”;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沈阳分行向不同企业提供的常年财务分析报告,除去公司名称有所变化外,其他内容基本相同;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向客户收取财务顾问费用后,提供的服务居然是组织客户采摘杨梅。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从本质上看,银行收费凸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竞争不充分情况下,银行中间业务质量太低,这无异于是“乱收费”。
中间业务变成“中间收费”
近年来,随着国内银行业利差的缩小,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对中间业务增长越来越重视。
记者查阅多家上市银行近年年报发现,尽管近十年来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规范银行收费,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从未放慢脚步。
2003年6月,银监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和2011年,《关于加强银行服务收费自律工作的六点共识》与《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相继出台。
但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每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数十亿元级别,而国有四大行更是达到百亿元级别。2013年,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都达到两位数,总金额达到3918亿元,其中顾问和咨询费达到765亿元。招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更是高达47.85%。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从本质上看,银行收费凸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竞争不充分情况下,银行中间业务质量较低。
规范涉企收费有积极意义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的要清理整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合理收费。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从8月1日起减免数十种不合理收费。
7月31日,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率先清理一批收费,对各级机构的考核方案进行了全面清理;8月3日,工行与建行也披露了进一步清理规范贷款相关收费的方案。几家银行均表示,将坚决查处违规行为,严禁分支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一经发现,对照禁令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业内专家表示,四大行规范涉企收费有一定积极意义,如果未来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业乱收费的日常化、常态化监管,将对银行中间业务收费产生影响。对此,一些行业分析师已经将四大行减免收费的信号纳入到对上市银行盈利影响的分析当中。